首页

国产高清免费视频足控网站

时间:2024-07-09 04:48:03 作者:“后”发优势抢占“先”机 重庆潼南打造汽车后市场基地 浏览量:44460

  中新网重庆7月8日电 (马佳欣)8日,“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重庆潼南区,实地探访该区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上的发展成果和未来潜力。

  在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弘喜)的新能源报废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车间,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吸引了参访团的注意。

图为“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进重庆潼南区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将报废新能源车的“退役”旧电池回收筛选,经过分容重组工序,最后重新“上岗”。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永耀告诉记者,弘喜通过报废汽车的零部件再制造和动力电池梯次利用,让大量报废回收汽车“变废为宝”,创造出新的价值。

  “从报废汽车价值评估、互联网收车和汽车回用件报价、客户线上下单,到回厂后的快速精准识别和智能拆解、再回到线上商城销售及售后服务,大数据贯穿报废汽车‘一车九吃’的全链条过程。”陈永耀称,依托“车巢”大数据平台,该公司建立了全国废旧汽车回收数字一张网,月回收拆解报废汽车最高达到15000台,同时具备年回收处理报废新能源汽车锂电池1万吨,生产梯次利用电池200兆瓦时,具备再制造20万台套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有效牵动了汽车后市场相关产业。

  据悉,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4亿辆。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汽车后市场成为汽车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潜力巨大。

  重庆市潼南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当前,重庆正聚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潼南结合区情实际、坚持错位发展,围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业态,加快推进汽车后市场产业布局,全力打造全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基地。

图为“行走中国·2024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参访团走近重庆弘喜汽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新能源报废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处理车间。中新网记者 何蓬磊 摄

  目前,潼南已吸引弘喜汽车、贝思远等20余家重点企业落户。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废汽车经过查验、拆解、再制造等环节,其中回用件和再制造件被重新投入市场,每年十万余台报废汽车迎来了“新生”。

  潼南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潼南正在承办第九届“创客中国”汽车再制造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专题赛已于7月4日正式启动,目前正面向全国中小企业、科研院校等征集创新项目,预计将有100个项目参赛。同时,该区正积极策划中国(潼南)汽车后市场产业研讨会及2024汽车再制造产业投资对接活动,助力潼南区进一步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基地。(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阿斯塔纳宣言(摘要)

为什么同样是降水增加,在一个地区有生态效益,另一个地区则没有。因为只在有一定降水基础的地方,降水增加对区域生态才有正向贡献,如果这个区域年降水量只有100毫米,增加了20%也只到120毫米,对植被的生长而言,100毫米和120毫米没有区别,都不适合它的生长。因此,西北暖湿化对生态植被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地方植被在改善,有的地方植被在退化。

“海峡组合”力拼对手闯入2023香港网球公开赛女双决赛

潘建伟表示,这类技术被称为量子模拟,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重要内容,有望在近期应用于模拟经典计算困难的量子系统并达到“量子计算优越性”。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常委陈小平:抢抓人工智能 加速向“新”而行

中法建交60年来,两国文化交流可圈可点。近年,中法在戏剧交流方面有诸多创新。央华戏剧创始人、艺术总监、制作总监王可然集聚中法顶级导演、剧本、演员进行合作,推出了包括《西贡》《庞氏骗局》《雷雨》《雷雨·后》《悲惨世界》在内的多部戏剧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实现了艺术手法上的突破,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2021年,法国文化部授予王可然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以表彰其在戏剧领域中的成就,以及对中法戏剧艺术交流和中法两国之间的友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微视频|你身边的这抹绿色 总书记深深牵挂

姚阳潮是绍兴市公安局上虞区公安分局百官派出所一名民警。1999年从部队转业加入公安队伍后,他又一直坚守在110接处警岗位。扎根基层的这些年,姚阳潮不仅创造了“零投诉”成绩,还先后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在成都开幕 业界共话“显示无处不在”

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是高标准满足人民对教育新期盼的体系。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就决定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牢牢把握教育的民生属性的必然要求。从基本普及到优质均衡,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到“幼有优育、学有优教”,人民对美好教育和生活的需求与向往还在不断提升。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高标准回应人民群众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期待,任务仍然很繁重。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吸引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这些重要任务摆在面前,既是压力,更是催人奋进的动力。落实各级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坚持教育投入优先保障,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难点热点问题推动综合改革……瞄准关键环节发力,才能真正让教育改革发展为民造福,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助力每个人都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